创业者说 | 健松智能创始人 田劲松 一个有情怀的“年轻人”

发布日期:2024-11-15

 

大家说这是后浪的时代,却不知我们都在同一条潮流中,无论后浪前浪,每一朵奔涌的浪花都值得喝彩。但,前浪之所以为前浪,是因为它要走在历史的前方,挡在障碍的面前。

 

本期的主人公——健松智能创始人 田劲松,不惑之年带着岁月的沉淀走向创业征程,是本着内心的情怀与使命,更是本着一种敢为人先的坚定与韧性。

也许在很多人的眼中,创业那是年轻人的事儿,但其实只要还在奔涌与奋斗,还在不停地追求梦想,就都是“年轻人”,我想,田劲松就是这样的一个带着情怀去追梦的“年轻人”。

 
 
田劲松

健松智能董事长

 

 • 科技自动化联盟副理事长

• 中国自动化协会机器人技术委员会委员

• 智慧工厂研究院创始合伙人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工作近30年,尤其擅长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食品行业智能制造技术。

健松智能技术(嘉兴)有限公司是从事工业4.0智慧化工厂、智能制造、机器人应用及信息化技术的科技型创新企业,为国内外食品工业提供一体化智慧化工厂解决方案。公司不但具有在食品领域丰富的技术创新经验,而且在智能制造、工厂自动化及信息化技术方面拥有很强的技术实力,是中国智慧化工厂研究院指定的食药品工业智慧工厂技术中心。健松智能致力于为国内外食品行业企业提供全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生产线和智慧化工厂解决方案。
 

 

 

您觉得60后与90后创业有何不同?

主要是经历和心态的不同,60后这个岁数对创业者来说可能偏大一点,但我并没有觉得跟年轻人有多么不同。因为近30年工作经验的积累,让我觉得顺势抓住机会的成功性会更大一些。我们这一代人都希望能把这些年所学到的、积累的经验回馈给社会。创业也是基于多年的技术经验,把我们以往成熟的东西放到一个行业里实施出来,这个过程非常有成就感。智能制造这个行业相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更需要的是经验、技术和资源上的沉淀,所以在智能制造领域,年轻人创业可能会困难一些。

 

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心态也会更从容一些,不会因为一些外界的因素而轻易地改变方向。但90后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责任感都非常好,学习的意愿也非常强。这一代人的生存压力比较小,反而更希望能在事业上或工作上获得成就感,这与我们60后当初的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15年的高管生涯,4年的创业经历,不同角色转换的感受是什么?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得到了家人和朋友对我的信任与支持。尽管我在上家公司虽然做了15年的高管,但也是从0做起。那时候刚三十多岁,有冲劲,但是经验不足,走了很多弯路,最终做到年产值两亿,也从中获得了一些经验。

 

 

再次创业时,心态和方式与二十年前完全不一样。现在的创业对我来说其实是在做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我并没有觉得创业多么辛苦,而且确实是在智能制造这方面我们有更多经验和技术上的想法,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付诸实施,这也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从“中国智造2025、董明珠提到的“中国创造”大国的宏观发展战略下不断推动着智能制造的发展
您是如何看待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的?

 

▶市场推动了技术的需求,需求推动了产品的进步

智能制造能够推到整个国家战略,是因为国家看到了市场的需求变化。近几年所有的产品都强调一个词:体验,这对于整个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30多年里,中国制造都是从事一些简单、重复、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大多数制造行业都是模仿国外的设备,通过人口红利、低成本的价格优势来获得市场资源。但由于市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我们面对的客户群体也不一样。同时,我们国家的人口红利基本上也越来越小了,原有的生产技术已经越来越难以获得市场的认可。智能制造正是基于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发展起来的,市场推动了技术的需求,需求推动了产品的进步。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每个企业需要更多的创造性。

 

 

▶解放廉价劳动力,解决柔性化生产需求

以往制造业都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来获得市场份额,产品的柔性化生产也是通过人工来实现的。但是廉价劳动力在慢慢消失,因为所有的基层工人也都希望提高生活水平。如今很多企业用工难,并不是没有人,而是因为现有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已经很少有人愿意进入这样重复、机械、乏味的工作场景里。对一些制造业企业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

 

 

食品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多品种、多变化的行业。在这个行业中,以往都是通过人工来实现柔性化生产,而且三分之二的人都集中在包装段,人工成本非常高。旧薪酬体系或者福利体系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工作的需求,这也逼着很多企业作出改变。而我们就是通过智能制造技术把工人从原有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不但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也从技术上解决了柔性化的生产需求。

 

▶提升设备生命周期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与固定资产的投入

企业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自然对设备和装备的要求更高。以往规模化生产的过程中,自动化技术完全可以满足市场化的需求。但由于人们对产品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多样性不可避免,这对制造业带来了技术上的冲击。

 

 

以往认为设备的生命周期就是设备的使用寿命,而实际上现在很多设备都能很好使用的情况下放弃使用了。比如现在的电子产品,人们两三年就会更换一次,并不是不能使用,而是因为它们不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生产设备也一样,很多自动化装备原先都与产品绑定,一旦产品被淘汰,设备也跟着淘汰,这给企业带来很多负担。所以我们为食品提供的智能柔性生产线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生命周期,不仅仅是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适用产品的范围也非常广,满足企业产品变化的需求。

 

所以智能制造技术能给客户带来很多转变,但首要的是观念转变。我们如何让企业认识到:智能制造技术能够与企业经营成本相结合,同时满足市场对产品的变化需求,这点非常重要。我们有必要把正确的技术理念传播给他们,让国内的制造业、生产企业尽快地使用到这些新技术。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分水岭是什么?

从简单的模仿到创造,从单一固定的产品到需求变化的产品,这都是变化。但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能否快速地响应市场的需求。智能装备是所有制造的基础,也是所有信息的基础。我们在市场数据的分析基础上来做信息化与智能制造,同时根据数据分析,了解生产数据、产品数据以及研发数据再进行研发、生产的安排,使企业能够快速地应对市场,加快新产品上线的速度,增强用户的体验感。

 


 

颠覆、创新、改造一个行业是不易的

在食品加工领域,16年-2020年

健松智能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由于我们做的是智能制造在食品行业的应用,很多传统的自动化设备由于适用产品单一,在智能柔性生产线中无法使用了,势必有很多柔性工作站模块设备要研发出来。理论上很简单,但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因为传统的设备只能满足单一产品的生产需要,而我们做的产线都要满足产品不断变化的需要,很多机电一体化模块都要重新研发。

 

▶技术工程师理念的转变

在研发的过程中,对技术工程师的要求很高。他们最大的难点是理念上的改变,特别是机械工程师,他们对柔性制造、兼容性很强的复合型装备一开始都是抵触的。以往国内对机器人只用它的操作性,其实机器人尤其是铰链式结构机器人最大的特点是柔性。与其他设备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根据工艺和生产要求不同,改变姿态和路径。这有助于我们把机器人做成一个多功能的工作站,变成一个柔性单元。在整个生产装备和智能装备来说,机器人作为一个柔性单元是不可缺少的部件。

 

 

▶具备庞杂的知识体系

我们研发的一些新的机电一体化模块都跟以往传统的设备不同。最大的特点是兼容性更强,能够满足食品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产品变化需求。这些装备的研发需要思路上的突破,它对技术和知识全面性要求也非常高。以往国内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以机械设计为主导,但在智能制造里面只靠机械设计师做方案是不够的。不仅在机械设计上要有更拓展的思路,在控制上、软件上和机器人应用上、工艺的认知上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整个智能装备的知识点非常多,这也是为什么这个行业推广起来会非常困难。

 

国内做信息化的人才很多,唯独在智能装备方面的人才很少。因为智能装备需要企业不断变化产品需要,这完全是一个革命性的改变。我们需要向工程师灌溉这样的理念,带领研发团队设计新的产品,这个过程非常困难。每一条生产线都需要多个具有不同技能的工程师协作、磨合完成。产品的研发其实更多的是工程师自身认知的成长和对整个工艺、设备的理解的过程。这些过程一旦完成,我们不但能推出新的产品,也培养了真正的智能制造团队,这对将来我们产品的研发很有必要。模块产品一旦成熟,未来给用户提供智能化装备产线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健松智能现在发展到一个关键节点,很多工程师通过一两年的锤炼成长,逐步对技术、理念也越来越清晰了,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还缺乏一些经验和思路。我们公司有一个专门的技术委员会,在任何有难点的产品中,大家要通过多方讨论。大家一起沟通沟的目的不仅是广义思路,最重要的是让大家一同进步,不能因为我们能力的缺陷来降低用户的需求。现在公司有5款产品在同时研发,加上现有的4款产品,预计明年在休闲食品和烘焙食品上覆盖80%的市场。

 

 

对于健松来讲,现阶段的研发是我们里程碑的一个阶段,这阶段的产品一旦全面推广到市场之后,不但给这个行业带来新的产品和技术,同时对健松的发展也是一个突飞猛进的过程。
 

文章来源 | Opark创视界
采 | 戈静静

摄 | 尹孟凡

文 | 旺   仔